-上海儿童文学基地-
让鲜花开遍这块园地
——《少年文艺》创刊70周年纪念特展
开幕式暨海派儿童文学期刊发展研讨会隆重举行
《少年文艺》杂志创刊于1953年7月,由宋庆龄先生亲笔题写刊名并撰写发刊词,是新中国第一本少年文学月刊。创刊70年来,刊登了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滋润了几亿少年儿童的心灵,陪伴了数代人的成长,是新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史的“见证人”。
为纪念《少年文艺》创刊70周年,8月28日下午我馆联合上海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让鲜花开遍这块园地——《少年文艺》创刊70周年纪念特展”开幕式暨研讨会。这次特展通过历史照片、名人手迹、旧杂志等丰富的展品,回顾《少年文艺》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呈现一幅生动鲜活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画卷,引发几代读者和作家的共同回忆。
纪念展开幕式出席活动的有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马文运,少年儿童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冯杰,上海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殷健灵,浦东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曹忠,以及上海相关儿童文学报刊界的领导、编辑以及媒体界的朋友们。
曹忠馆长在欢迎致辞中表达了对上海儿童文学作家和编辑家笔耕不辍的感谢和致敬,他认为是这些作家、编辑的作品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是他们的故事、精神给人影响和启发。同时他认为上海儿童文学有着“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几代人相互支撑、相互爱护,共同创作共同坚守,才成就了今天的成绩与辉煌,才成就了这“开遍鲜花的园地”。
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向大家介绍了《少年文艺》创刊以来的各类活动,表示《少年文艺》非常重视对新人的提携和扶持。他认为一本杂志能历七十年依然为人瞩目,离不开广大读者的积极支持以及一代又一代专业编辑的敬业工作。同时,他表达了对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和浦东图书馆等单位鼎力支持的感谢,通过筹备本次展览,让所有参与者对《少年文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突出的文化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马文运在讲话中总结了上海儿童文学的四个特点:紧跟时代潮流、体现海派风格、强调儿童趣味和审美以及拥有世界眼光,悲悯情怀和生命张力,正是这“开放前瞻,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造就了上海儿童文学多元、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视野和进取精神,彰显了海纳百川的独特文学气质。他希望今后各博物馆、图书馆、出版社等可以进行资源互享,把宝贵的历史资源守护好,把上海儿童文学的文脉传承好。
随后,浦东图书馆向少年儿童出版社颁发捐赠证书。
随着各位领导“为文学的树苗浇灌希望之水”仪式启动,《少年文艺》创刊70周年纪念展正式开幕。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在浦东图书馆二楼参观了《少年文艺》70周年纪念展,并在现场合影留念。
随后举办了海派儿童文学报刊发展研讨会,会议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朱艳琴主持。
上海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殷健灵谈到了她和《少年文艺》的往事,感慨没有《少年文艺》就没有她现在的人生,研讨会现场还坐着当时给她写作文批改意见的单德昌老师和任哥舒老师。《少年文艺》给了她当时作为一个稚嫩新人,一个刚摸到门道的初学者莫大的鼓励。她认为上海儿童文学报刊有着非常好的生态,像《小朋友》《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好儿童》这类刊物都有着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引领,整个上海儿童文学是一个大家庭,且不断延续了几十年,海派儿童文学报刊在这其中功不可没。
《文学报》总编辑,著名作家陆梅总结了海派儿童文学的特点,一是“亲切、新鲜、多样、有趣”的编辑方针和态度,二是“开放、多元、创新、融合”的编辑风格。她认为《少年文艺》领衔着《好儿童》《小朋友》《娃娃画报》这些儿童报刊一路成长,让海派儿童文化一代代传承,她真诚祝福《少年文艺》永远年轻。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副社长陈苏讲到海派儿童文学报刊离不开孕育它的这片文化的土壤,完美电竞也离不开报刊界前辈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情怀。好的刊物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并且互相推动和发展,编辑和刊物也一样,互相成就。她认为海派儿童文学报刊发展拥有创新求变的精神和工匠精神,那些童心未泯的前辈们从未离开过,她致敬了这些前辈。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副编审、学生媒体发展中心副主任、《好儿童画报》《小百花》主编姜丽军对海派文化儿童报刊这几个字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她认为海派文化是开放式的吸收和敢于第一的创新精神,儿童两字是儿童本位,为儿童真情实感写作的儿童观,报刊则是体现时代的记录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是天使,天使有翅膀,是儿童文学赋予其翅膀,让他们得以飞翔。”姜丽军这样比喻到。
少年儿童出版社原副总编,《小朋友》《娃娃画报》《小青蛙报》原主编唐兵在遗憾自己从未做过《少年文艺》的编辑,她把《少年文艺》《小朋友》比作是长长的列车,它们承载了儿童文学的发展史和儿童生活以及市民文化,而这两本刊物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出版社各位编辑的坚持,无私的贡献。
《儿童文学选刊》执行主编霍聃在研讨会特别致敬各位儿童文学界前辈的无私贡献,并表态以后会沿着老师们的步伐,让儿童文学报刊为了明天而活下去。
《少年文艺》原执行主编任哥舒在现场讲述了沈碧娟、张成新和秦文君几位编辑的故事,他认为作为刊物的领导和编辑,要有“舍我其谁”,“承担大任”等特质,编辑的光彩能够带动刊物的发展。
“《少年文艺》永远年轻,永远文艺。”著名作家,语文老师庞婕蕾这样说到,她回忆了曾经在《少年文艺》的一些经历,并年轻人鼓励更活力,更轻盈的创作。
《故事大王》执行主编刘以浦、《娃娃画报》执行主编梁玫、少年儿童出版社期刊经营部副主任徐君和《少年文艺》执行主编吴丽丽在接下来的研讨会中也交流了自己的心得。
《少年文艺》
70周年纪念展介绍
《少年文艺》编辑部为本次展览捐赠并借展大量珍贵资料,包括历史照片,期刊原件,手稿,荣誉等。展览从中选取了183件资料进行展陈,现场不仅设有历史照片墙,名家贺辞展示台,还有任大星、樊发稼、沈石溪、桂文亚、李肇星等作家专柜,更有《少年文艺》编辑部的故事专柜。通过本次展览,期望广大读者可以了解《少年文艺》光辉灿烂的70年发展历程,走进和喜爱中国原创儿童文学。
▲宋庆龄主席亲笔题写刊名并撰写了发刊词
——《让鲜花开遍这块园地》
▲上海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墙
▲《少年文艺》编辑部的故事专柜
▲任大星专柜
▲《少年文艺》品牌活动展示墙
▲《少年文艺》原刊
▲《上海少年》合订本
▲《少年文艺》文章插画精选墙
一部《少年文艺》历史,半部中国当代少儿文学史。在《少年文艺》创刊70周年之际,特将这座繁花似锦的大花园中,永远散发着芬芳的文学之花精心整理展出。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让读者朋友们认识和了解《少年文艺》的历史和发展,从而深入感受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锦绣画卷。
“让鲜花开遍这块园地——《少年文艺》创刊70周年纪念展”将展出至2023年9月28日,欢迎大小读者前来观展,一同阅读并感受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之美。
推荐阅读
重要提示 | 六楼阅览区即将关闭,重要事项看过来 浦东图书馆调整开放时间公告 浦东图书馆关于恢复收取外借文献逾期费的公告
扫码关注我们
数字阅读app
微信公众号
哔哩哔哩
抖音
小红书
喜马拉雅
地理位置(浦东新区前程路88号)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赞”“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完美电竞